20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在華僑華人中引發熱議。多位華僑華人表示,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海內外中華兒女與有榮焉。專家學者亦表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與僑息息相關。
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紛紛舉辦研討會、座談會、文藝演出、展覽等活動,祝福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特別舉辦了“百年航程 赤子僑心”的主題展覽,呈現中國共產黨百年航程中,華僑華人傾情投入、一路相隨的歷史故事…[詳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時刻牽掛著海外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2021年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宣布推出“春苗行動”。
外交部和各駐外使領館積極行動,與有關國家加強溝通合作,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公民個人意愿的前提下,截至目前,“春苗行動”已經協助超過360萬中國公民在180個國家接種疫苗,為維護海外中國公民的健康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火墻”…[詳細]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海外華僑華人對這場“冰雪盛會”熱情滿滿。各地華僑華人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表達對北京冬奧會的支持。
在墨西哥,20多家僑團舉辦“一起向未來”旅墨華僑華人祝福北京冬奧會嘉年華活動;在俄羅斯,莫斯科華僑華人在紅場通過打太極、錄制祝福視頻等方式,表達對北京冬奧會的支持和祝福;在美國,從11月到12月,美國僑團先后舉辦了座談會、慶祝游行、文藝晚會等“僑界支持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活動。
華僑華人還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祝福視頻、踴躍報名加入冬奧志愿者的行列,表達對北京冬奧會的殷切期盼…[詳細]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世界多地的華僑華人通過舉辦書畫展、座談會、重返辛亥革命策源地走訪等各種形式的活動,紀念這一影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事件,追憶先輩革命歷程,感受先驅革命豪情?!?/p>
黃興曾孫女黃昀在出席美國中華總會館、舊金山灣區中國統一促進會聯合舉辦的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談會時表示,作為海外華人的一員,感受到“為中華復興”的責任依舊在身,要肩負起對辛亥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弘揚的責任,為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富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回望革命歷程,華僑對辛亥革命的成功功不可沒,孫中山曾贊譽“華僑乃革命之母”,專家表示,這是對華僑在辛亥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功勛的高度概括和肯定…[詳細]
2021年9月,意大利米蘭市政府舉行抗擊疫情愛心人士表彰大會,居住在米蘭的華僑華人因幫助當地醫療系統籌措抗疫物資而受到特別表彰。這是疫情暴發以來,華僑華人積極助力“第二故鄉”抗疫的一個例證,也顯示了當地社會對華僑華人的肯定。
美國芝加哥中餐業者送出一份份免費愛心餐;阿根廷華人義工團隊多次前往當地貧困地區、養老院等開展捐助活動;博茨瓦納華僑華人通過向當地民眾捐贈款物、定點幫扶孤兒院等方式投身抗疫……扶危濟困,華僑華人在抗疫過程中顯示出大愛與擔當…[詳細]
2021年1月1日起,《海南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海南是重點僑鄉,該條例從基本權益、投資創業、服務與保障等方面對華僑權益予以明確。
隨著海外華僑人數持續增多,與中國交流愈加緊密,通過立法維護僑益,既是廣大華僑的期待,也是僑務部門長期推動的重點。2015年10月,中國首部保護華僑權益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廣東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實施后,福建、湖北、上海、浙江、海南等地相繼頒布條例。
2021年11月26日,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貴州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中國地方立法護僑的拼圖又增加了一塊…[詳細]
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英文簡稱UNWTO)官方語言。中文成為UNWTO官方語言,使中文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中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攀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500萬,累計學習使用人數接近2億人。
中國教育部11月4日在答復《關于應對國際中文教育面臨的挑戰和風險的提案》中指出,將進一步推動中文成為更多國際組織、國際會議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促進世界多元文明互學互鑒…[詳細]
2021年9月27日,以“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為主題的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辦,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首次參與主辦。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潘岳發表《傳播中華文明 促進中西互鑒》的主旨演講,從五個方面闡述中華文明的根性和底色。他在書面致辭中還特別強調,數百年來,華僑華人始終是中華文明的傳播者,始終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推動者。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引發海外華僑華人關注,專家受訪亦表示,華僑華人作為橫跨兩種甚至多種文明的群體,在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詳細]
2021年11月12日,巴拿馬政府宣布,從2022年起將中國農歷新年定為巴拿馬全國性節日,并將春節慶?;顒尤谌氚湍民R的國際旅游推介計劃。
巴拿馬國家旅游局長稱,這一決定意味著承認巴拿馬華人社區對巴拿馬的身份認同、種族多樣性和多元文化所做的貢獻。巴拿馬文化部長表示,華人抵巴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目前有超過20萬華人居住在巴拿馬。華人的存在對巴民族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不只在巴拿馬,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蘇里南等在內的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春節定為全國或者部分城市的法定節日…[詳細]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歷經千年,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存在泉州仍然得到精心呵護,活化利用。
泉州也是著名僑鄉,分布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的泉籍華僑華人950多萬,占全國華僑華人總數近六分之一,約90%居住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泉州申遺強而有力的海外力量。
泉州古城充滿了濃郁的閩南風情和“僑味”,也是泉州遺產點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此次6.41平方公里的古城全部作為遺產保護緩沖區,這在全國文化遺產項目中并不多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