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籍“交友”的修復師:“對話”歷史 “挽留”光陰-中國僑網
<button id="t0yrj"></button>
<span id="t0yrj"></span>
<button id="t0yrj"><acronym id="t0yrj"><input id="t0yrj"></input></acronym></button>
        <em id="t0yrj"><acronym id="t0yrj"><u id="t0yrj"></u></acronym></em>
          1. <button id="t0yrj"><object id="t0yrj"></object></button>

              <th id="t0yrj"></th>
              • 設為首頁

              與古籍“交友”的修復師:“對話”歷史 “挽留”光陰

              2022年06月06日 10: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新社西安6月5日電 題:與古籍“交友”的修復師:“對話”歷史 “挽留”光陰

                作者 阿琳娜 李一璠

                “古籍流傳至今或多或少都會留有歲月的痕跡,散發著其獨特魅力,修復古籍感覺是在與歷史‘對話’?!睆氖鹿偶迯偷难^民告訴記者,與古籍“打交道”多年,他越發感覺到責任之重。

                薛繼民是陜西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該館是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收藏古籍33萬冊件,其中善本古籍6萬冊件,有宋元版《磧砂藏經》、雍正版《古今圖書集成》等眾多珍貴的古籍文獻和大量的陜西古舊地方志等特色藏品。

                坐在工作臺前的薛繼民嚴肅認真,他將待修復的書頁輕輕展平,適量噴水讓其稍稍濕潤,拿著筆在碗里蘸點漿糊,仔細地涂抹在破損處,再用鑷子貼上補紙,對補紙與原書的搭邊進行調整。

                “漿糊的稀稠度要以剛好能粘住為宜,后期稍加濕潤便能取下來,不同書頁相同位置的病害修補要統籌協調,有所取舍,使整本書在修復完成后舒展平整……”薛繼民說,修復需要嫻熟的技術,也需要豐富的經驗。

                而這也只是修復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針對不同的破損程度、病害特征等,修復師們會制定不同的修復方案,也會用到多種工具,制糊、配紙、修復、裝訂……每個步驟都不容一絲馬虎。

                2005年起從事古籍修復工作至今,薛繼民先后完成《古今麗賦》《岐山縣鄉土志》《荊川文集》等多部善本古籍的修復保護工作。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薛繼民學會了與古籍“交朋友”。

                薛繼民告訴記者,慢下來沉浸其中,就會體會到修復工作越來越有趣。拿到古籍后,除了閱讀書中內容,他還會“品讀”書的紙張、印刷、裝幀、修補痕跡等,這些于他而言都是藝術。

                “我常在思考,當年古人是怎么印刷、裝訂這本書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經歷了什么……”薛繼民說,觀察書中前人的裝幀、修補痕跡時,也仿佛是在與“前輩們”學習,如今的修復也終將與后輩同行們“對話”。

                “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古籍,也只是曾經存于世上的浩繁古籍中的‘幸運兒’?!毖^民說,遇到并能修復保護它們,是一種奇妙的緣分,很有成就感。

                薛繼民告訴記者,曾有位老先生找他們修復家譜,那本家譜破損嚴重,紙張絮化嚴重,很多文字已無法辨識,其中一頁還畫著鞋樣,曾經差點被剪下來做鞋底子。家譜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順治年間,詳細記載了一個以武傳家的傳奇家族,家族中涌現出欽點御前帶刀侍衛、武舉人、武都統等。時隔百年,歷經近兩個月的修復,讓塵封在歷史中的家族輝煌“重見天日”。

                “我們做古籍修復,就是希望將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精華傳承下去,讓后代能夠領略到前人創造的經典?!毖^民說,希望能借他們之手,讓更多的古籍善本與世人見面,留住更多的“歷史記憶”。

                同是修復師的王小芳告訴記者,在經歷了大量培訓后,她才開始著手修復工作,修復的方案和每個步驟都要與前輩們反復請教商定,即便如此,經驗尚淺的她目前也只能處理一些難度較低的修復工作。

                “修復中的每一次、每一步都不能犯錯,如今坐在工作桌前還是會有壓力?!蓖跣》颊f,無論是“老人”還是“新人”,大家對待古籍的敬畏之心都是一樣的。

                “目前,我們館正在做館藏古籍善本的數字庫建設工作,今后會分批按計劃逐步向公眾開放?!毖^民說,希望能讓更多古籍的“壽命”盡可能延長,也希望通過“數字化”,讓珍貴古籍“化身千百”,使更多人欣賞到古籍之魅力,讓古籍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下去。(完)

              【責任編輯:王琴】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分享到:
              僑寶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67153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3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毛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偷v国产偷v|两个人一前一后攻击舒服吗